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本地同城附近200元_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微博快速传播备受关注 本土化前景尚不明朗

2010-03-24 21:47:00作者: 来源:

摘要一场针对西南大旱的赈灾义演正在组织中,与以往不同的是,它的发起和组织“场地”是微博。...

一场针对西南大旱的赈灾义演正在组织中,与以往不同的是,它的发起和组织“场地”是微博。

此前,全国两会中,微博已显身手:被认为是期间参政议政最火热的“媒体”。微博也因此而广为国人知。

这一2006年诞生于美国的信息技术,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燎原,借助两会,终呈“爆发”之势。

满足人的传播和被关注的欲望,加上易操作的特点,微博的速度和力量迅速呈现。而当以微小的视角看世界,给我们带来什么?微博会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吗?微博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3月20日凌晨3点,一直关注西南旱灾的网友杜子建在微博写道:为西南大旱,策划一个“围脖义演”吧?

数小时候后,他收到20多封私信、700多评论、1000多次转发。于是他“知道各路好友都在支持这个公益活动”。

两天后,这场义演的架子已搭起:潘石屹表示提供露天舞台和设备,姚晨等演员参与其中,老艺术家谢芳近日腿脚不便但坚称:“即使是坐轮椅,我也要现场支持这个活动”,老艺术家郭兰英等也要参加……杜子建说,到昨晚已有近百名演员报名,而要参与的各界人士“云集”。

微博作为信息平台,体现着其速度和力量。事实上,两会期间微博已显露身手,掀起参政议政的热潮。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天定说,他从未设想过,世界有一天可以被解构成一大堆140字以内的碎片。(注:140字为一条微博字数限定)。

他形容微博中的自己,仿佛置身一个酒会,与众多往来的人推杯换盏。只是杯子里装的不是酒,而是信息。

微博和它带来的热情,是一次风潮,还是会成为一种常态?微博会本土化,还是会遵循其本质?

目前可知的是,微博带来了变化。它开始影响着人们的信息发布、获取方式,交流方式。甚至影响到传统媒体,诸多媒体也已把微博纳入视野,但其盈利模式、发展之路尚不明晰。

微博落户

“我们做微博是要干吗?”人民网微博社区管理部的主编彭奇提出了一个疑问。

微博,被国人昵称“围脖”,在中国兴起于去年下半年。

去年8月,新浪推出微博,随后,腾讯等门户网站及人民网等,也陆续推出微博。加上原有的叽歪、嘀咕、做啥、FOLLOW5等微博产品,目前中国微博有十余家。

自从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推出Twitter(推特)服务后,这个寓意“小鸟叽叽喳喳”的小家伙,就飞遍了全球。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以短信息形式,发送给网站。

在众多用户看来,Twitter就像一只小鸟,大家在上面自由鸣叫。而这种鸣叫会产生蝴蝶效应,甚至让世界的人都听到你的声音。

“新浪微博也是利用了Twitter式的创意,孵化了一个中国式微博。”参与新浪微博产品计划的工作人员纪芸说。

微博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各网站在功能设置上做了调整,以契合中国用户的需求。

2009年9月,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选择在微博发布辞职后动态;众多明星也开始加入“围脖”一族;2010年春运到来,微博“直播春运”成为一个热点;春晚时网友通过微博进行实地评头论足……这些,都让微博关注度迅速增长。

不过,网站仍在困惑中。“我们仍然只是照搬,并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彭奇说。

在他看来,尽管诸多的商业网站甚至包括官方网站出于对“Twitter”概念发展潜力的认知,做出了诸多部署,但微博依旧没有找到在中国环境中的发展路径。

不过,因“畅所欲言”和能广泛参与的特点,在全国两会中,大展身手并广受关注。

议政热潮

两会初始,一些委员和代表开通微博,与网友互动。

从3月1日到15日,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一共织“围脖”48条,半个月中他的粉丝超过28000人。

政协委员张晓梅的粉丝达四五万人。她说,自己没想到随手发的微博会引起巨大关注。3月2日,确认发给委员的笔记本电脑不回收后,她将这一消息发在微博,引来大量转发和无数网友讨论。从而掀起两会第一个热点话题。

据新浪微博产品负责人曹增辉介绍,两会委员代表在新浪写微博的有47人,他们的关注度很高。

随着两会进行,诸多信息在微博上被关注、传播和发酵。中国网友参政议政的热情,透过碎片化的短信息,充分呈现。

这使得两会的各种热点话题、提案议案,也在微博上被广泛转发,分析和讨论。尤其是有争议性的言论,给博友提供了无数发挥的空间。

3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微博写道:今年两会的一大特色是“围脖”引发“网络两会”,网民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两会再也不是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关起门来讨论问题、议论国是,而是会上会下互动,网络内外联动。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微博议政或许只是一阵风,如同前几年名人博客一。

北大教授胡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不能盲目夸大微博在两会的作用和意义。过分抬高微博有可能让微博成为一个巨大的秀场”。

光速“碎片”

“著名网民”老榕现在经常在微博上询问一些信息。半月前他要去深圳时,在微博问了一句该带什么衣服。两分钟后,一位深圳博友就给出回复。

“几乎不超过十分钟,答案一定会出现。”老榕说,他也会转发各种需要帮助的信息。

老榕认为,微博不是万能的,但它提供更多可能“传播速度快,加上每个人都可能提供信息,令微博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除电脑外,手机短信,web网络及手机终端都可以发微博,这使得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成为可能。而一个信息被关注后,互相转发产生“辐射”,得以迅速传播。新浪副总孟波将这种“人与人群”间的渗透,称为“裂变式”传播,“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广度。”

因传播速度,传播的力量也开始体现。

据曹增辉介绍,3月初,一位博友发了条信息,四川成都一名老人急需输血,但她是非常罕见的被称为“熊猫血”的血型。

12小时内,这条微博被转发了3000余次,当天之内,5名网友飞到成都救助老人。

不过,同样是微博的力量,当“光速”传播的对象,是虚假信息时,结果则不再美好。

2月23日,一名叫苏美亚的女子在微博讲述“一个普通家庭因一件琐事遭受高官亲戚要挟至其于死地的离奇遭遇”,并称3月8日是“行刑日”。此事引发博友强烈关注并成为热点。

3月5日,经本报记者核实,苏美亚其人患有抑郁症,所述之事并不存在。此后,此事方平息。

博友“来来往往”提出,当人人得以成为一个传播者,而基于群体社会心理,传播者的责任感相对少,虚假信息也可自由传播很远。因此,内容监管将是微博面临的一个问题。

据了解,目前对微博的监管有两种方式,一是后台的技术过滤,如黄色信息、广告、辱骂、人生攻击字眼等;另一个则是人工过滤筛选。

对于信息的真伪问题,曹增辉认为,微博实名制会让博友有一些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因微博传递快速和广泛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对信息可以去伪存真。

“微”变生活

老榕使用微博8个月了,他上门户网站浏览新闻的时间大大减少,而是越来越多去看博友转发的新闻。他现在遇到什么,“一概问博友”。

微博正改变着一些人的生活习惯。人大教授张鸣说,他以前读书时旁边放杯茶,现在则是挂在微博上,隔半个小时他就会上去看看,说上几句话。

王天定教授的最高纪录是,24小时内除睡觉外,其余时间都泡在微博,连吃饭也不忘刷新。

“我喜欢这种大家一起起哄的感觉。微博上出来说话的人智商很高,一点就明。”3月16日,张鸣在微博里写到。

对于许多学者来说,微博还是一个观点激辩的平台。王小山与博友“老辣陈香”的一场辩论,引无数网友“围观”。周立波关于“上海人因何优秀”等言论,则被口诛笔伐。

不过,微博自身呈现的问题也被网友注意到。网友shirak认为,以现行的模式来看,它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信息混乱。

王天定教授认为,微博这样一个沟通平台,在交往、娱乐等方面大有前途,但对于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等方面,“真的很难说”。他认为,对于更多老百姓来说,微博就是一个新玩具。

博友潘采夫认为,微博的影响力在扩大,但还没到很强大。他认为,当微博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和工具,或许它才会真正“强大”。

微博未知路

据统计,去年9月、10月,twitter美国浏览量连续下降。这项新产品不会步博客后尘,被更新的技术取代?

微博的前景,风险依然存在。“据我所知,现在各个拥有微博产品的网站,都是在大量赔钱。即便是在国内,新浪微博已站稳脚跟,但难保其他大型商业网站的微博出现后它不会受到冲击。”彭奇认为,“哪个好用,哪个价值大,这是未来微博用户会考虑的问题,也会使得微博的竞争市场更加激烈。”

而营销模式的不确定性,给这场微博竞争增添了一项风险。

虽然有Twitter创办在前,但却没有任何盈利的模式可以参考。Twitter公司未曾公布其商业化的收入数据,也让外界对它能否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产生疑问。

在中国,这些疑问同样被整个行业界在探讨。

人民网微博社区管理部的主编彭奇认为,目前微博还远非普及的传播方式。诸多网站的微博还处于测试期,甚至其盈利模式也尚在讨论阶段。

新浪微博产品负责人曹增辉认为,微博目前在中国有两个难关,一个这是一种新产品,需要不断普及引导,最终才能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另一个,安全监控是难点。

也有观点认为,微博内容过于杂乱、琐碎,大量的垃圾信息开始充斥,不足以支撑起这个产品的持久发展。

不过,对于微博这种快速传播和获取信息的技术,曹增辉认为,人手一微博的情景总有一天会出现,“只是时间的问题”。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