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本地同城附近200元_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云的战争

2010-03-26 01:53:00作者: 来源:

摘要云计算仍在跑马圈地阶段,谁能更快地切入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谁就有更多的制胜之道。...

3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演讲中,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说道:“今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了解云技术的规模。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们正在将公司的未来投注在云技术上;我还相信,业内许多公司也将各自公司的未来投注在云技术上了,价值3.3万亿美元的全球产业都对难以置信的云技术变革下了投注。”

2009年10月,微软推出了自己的公共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ne Platform。在此之前,IBM、亚马逊、Google等IT巨头均已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微软的加入使得这个战场显得更加拥挤。在云的战争中,谁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火热的云

按照云计算提供者与使用者的所属关系,云计算可以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公共云指的是若干企业和用户共享使用的云环境,私有云则是由某个企业独立构建和使用的云环境,混合云是前两者的混合。

一般来说,对安全性、可靠性及IT可监控性要求高的大公司或者大机构倾向于选择私有云:他们已经拥有了规模庞大的IT基础设施,只需要进行少量投资就能够将自己的IT系统升级到云环境;采用与公众互联网相对隔离的私有云,还能够有效地避免信息安全、审计合规等方面的问题。而且,云计算能够有效地降低大公司的IT支出,其中很大一块是数据中心的支出。

咨询机构IDC的调查发现,数据中心的成本构成中,服务器管理和维护开销的支出已经成了最大的一块,并且远远超出了采购服务器的支出。而且,为了保证即使在业务最高端时IT系统也不会出现问题,很多企业实际部署的服务器的峰值工作量比平均值要高2~10倍,这也使得企业数据中心里的服务器的利用率大概只有5%~20%,这种现象在中国尤其明显。通过云计算的实施,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的数据中心节省大笔的成本,还能够实现资源的集中和共享,把空闲时段的资源补充到企业更需要的应用上去。

因此,很多大企业已经开始部署云计算(主要是私有云或者混合云)了。IBM在全球共拥有8所研究院,汇聚了3000多名科学家和研究员,每天都有很多的科学实验在进行,其中有些需要有海量的计算和存储作为支撑。为此,IBM构建了IBM Research Compute Cloud(RC2)的私有云,将分散在各个研究院的资源系统(如服务器、存储)整合起来,通过任务调度和安排,每一项科学实验都能够拿到有保障的动态资源而不需要人工的管理。

中国中化集团是第一家部署了私有云的国内大型企业。去年7月,为了完成SAP ERP软件的大规模升级,中化集团在IBM的帮助下在公司内部搭建了私有云,节省了巨额的服务器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中化集团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彭劲松认为,私有云在中国大有可为,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曾经在IT基础设施上有着巨大投入的大型企业集团,未来如何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有效整合和利用自己的冗余计算能力,将是未来的重要工作之一。

中小企业和个人则更倾向于不需要支付服务器等硬件支出的公共云。公共云的出现比私有云还要早一些,目前亚马逊和Salesforce是最为成功的两家公共云服务提供商。

2006年初,亚马逊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AWS,企业和开发者可以租用亚马逊的存储服务器、带宽和CPU资源来开发应用和运营公司业务,这些资源不需要购买,只需要根据使用量付费。例如,基于Linux/Unix系统,1.7G内存、1个EC2计算单元、160G存储和32位平台的计算资源的价格为0.10美元/小时。2008年《华盛顿邮报》就曾经租用亚马逊的云计算资源,在9个小时内完成了希拉里·克林顿白宫日程档案的转换,支出的费用仅为144.62美元。通过提供公共云的服务,亚马逊每年获得的收入超过1亿美元。

Salesforce则通过推出Force.com云计算平台,为客户提供在线CRM服务和高效的开发平台。例如,游戏开发商Electronic Arts在Force.com平台上开发了一款员工招聘应用软件,软件厂商Coda在这个平台上创建了一款总账应用程序。2008/2009财年,Salesforce的收入突破了10亿美元,比上个财年增长了44%。

国内的公共云则刚刚开始。2008年5月,IBM就与无锡市政府共同组建了为当地高科技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中国云计算中心,2009年7月又与无锡(国家)软件园(iPark)共建了“盘古天地软件服务创新孵化平台”。微软则与苏州工业园区、江苏风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云计算平台。通过风云在线,用户就可以按照SaaS方式租用微软的Exchange Server 2007、Microsoft Dynamics 4.0等多种软件产品。此外,微软还在杭州建立了杭州云计算开发培训平台,杭州的中小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租用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还能够租用软件进行应用。

无论是私有云还是公共云,未来的增长速度都将十分惊人。IDC预测,云计算的全球市场收入将从2009年的172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4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是传统IT行业年增长率的6倍,难怪IT巨头们对云计算倾注了如此高的热情。

云的产业链

正因为看到了云计算的大好前景,众多IT厂商纷纷加入云计算的行列,一条新的“云产业链”正在形成。

如果按照与最终客户的远近距离,云计算的提供商又可以分为硬件提供商、基础软件提供商、云提供商、云服务提供商和应用提供商。未来,“云产业链”的主导者很有可能将是云提供商,因为只有他们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云提供商从硬件提供商和基础软件提供商那里采购硬件和软件,向上提供构建云计算环境所需的解决方案。客观上来说,云提供商充当了“造云者”的作用。因此,众多IT巨头,无论是IBM、微软还是Google,均把自己定位在云提供商的重要角色上。为此,他们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兴建云计算数据中心,收购云计算相关的软硬件厂商,力图在这个市场上抢占先机。

不过,在这些IT巨头进行“军备竞赛”的时候,首先获利的反而是他们的上下游:他们下游的Salesforce和亚马逊已经通过提供云服务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上游的硬件提供商和基础软件提供商同样也迎来了好日子。对于硬件提供商来说,虽然云计算可能会使中小企业放弃购买服务器并转而使用公共云;但是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用户对公共云的需求,云提供商和云服务提供商也需要建设更多的云环境,这又促进了对硬件产品的需求。

云计算对于基础软件提供商则是个大利好。威睿(VMware)公司就赶上了这样的好日子。依靠将大型机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引入X86平台,1998年才成立的威睿成长迅速。由于虚拟化成了云计算的基础技术,威睿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公司,同时吸引了英特尔、思科、EMC等诸多IT巨头投资入股。2004年被存储巨头EMC控股之后,威睿仍然独立运作并持续增长,2009年的营收达到20.2亿美元。2007年威睿独立上市,如今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而收购了另一家主流虚拟化技术厂商XenSouce的思杰(Citrix)公司的增长同样惊人,公司股价在金融?;氯匀坏葱赂撸壳笆兄狄丫龀さ?8亿美元,市盈率高达46倍。要知道,软件巨人微软和甲骨文的市盈率均只有20倍左右。

在通过云计算技术赚得盘满钵满之后,这些“外层”厂商也在野心勃勃地向着云提供商的中心位置挺进。2009年4月,威睿推出了业界首款云操作系统VMware vSphere 4,它能够将数据中心从复杂的基础架构组件转变成更加动态且易管理的私有云。“虚拟化+自动化+新的应用开发就是云计算。”威睿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aul Maritz表示,威睿将成为云计算平台软件领域的领导者。为此,威睿在2008年12月收购了云操作系统公司Kapsean;2009年9月更是虎口夺食,从微软口中抢到了企业级应用开发与管理公司SpringSource。自2005年以来,威睿先后收购了16家技术公司,大多是自动化管理和应用开发领域的领头羊。通过这些收购,威睿已经不仅仅希望自己作为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要成为“汽车???rdquo;甚至“整车”供应商。在加入威睿之前,Maritz曾经担任过微软副总裁,他还是微软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如今,他却要与老东家兵戎相见了。

合纵连横

由于云计算涉及到硬件、虚拟化、自动化管理、应用开发等多个领域,即使是IT行业的巨头,也未必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而要占据云计算的制高点,成为该领域的核心,云提供商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硬件、软件和行业经验。

云计算领域的产品线越丰富,整合能力越强,也就越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领先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蓝色巨人IBM的实力不可小觑。依托在硬件、软件、行业解决方案这些领域的强大实力,IBM能够将自己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诸多资源封装起来,组合成被称为IBM Ensemble的云计算结构,它交付给用户的将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在企业级的云计算市场上颇具威力。“我们在云计算的各个层面都有对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认为。

与IBM这样的能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不同,其他厂商则在通过战略联盟提升自己的交付能力。2009年11月,威睿与EMC、思科联手组建了“虚拟计算环境”联盟;今年2月,威睿又与思科、NetApp建立了战略联盟。“思科提供网络设备,EMC提供存储,加上我们的云计算软件,客户不再需要自己去做云计算的集成了。我们与NetApp的合作解决了多用户安全性的难题,以后我们客户的数据中心就能够为多个客户(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分开提供云计算服务了。”Maritz表示。

1月13日,IT行业的软硬件两大巨头惠普和微软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未来3年投资2.5亿美元合作开发和发布包括服务器、存储器、软件和网络设备的封装产品。“云是这项交易背后的推动力。”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表示。微软在云计算的软件领域本来就有很强的实力,既有虚拟化软件Hyper-V,又有云计算操作系统Windows Azune,还有.Net开发环境和Windows Live等云服务;既能够提供公共云,还能够提供私有云和混合云。只不过相对竞争对手来说,由于担心削弱自己在客户端的优势,微软过去一直对于云计算态度较为暧昧。如今,已经看清楚方向的微软已经猛然提速,力图通过自己推出的“软件+服务”模式后来居上。

未来云计算的竞争将演变成各大联盟之间的竞争。2009年3月,IBM联合思科、SAP、EMC、AMD、威睿等百家IT企业发布了“开放式云宣言”,希望制定出开放、统一的云计算标准。但是,该宣言却遭到了在云计算领域同样拥有强大实力的另外三大巨头Google、微软和亚马逊的断然拒绝。

目前云计算仍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这就如同美国西部的拓荒,谁的马能跑,谁能圈到更多的土地,谁就能笑到最后。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