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本地同城附近200元_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谁动了“物联网”的奶酪?

2010-04-21 18:44:00作者:罗飞来源:

摘要在手机支付发展较早的日本,手机支付用户已经接近5000万户,占全国手机用户数量的近50%。参考此数据,中国手机支付市场未来有十倍的增长空间。...

在手机支付发展较早的日本,手机支付用户已经接近5000万户,占全国手机用户数量的近50%。参考此数据,中国手机支付市场未来有十倍的增长空间。

近来,物联网成为热点。我们关心两个问题:物联网的投资机会在哪儿?谁能品尝到这个大蛋糕上面最诱人的奶酪?在回答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物联网会带来几条产业链,是否有新的公司出现在某个链条的顶端。

2009年11月,物联网被温家宝总理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一时间,对国人而言原本陌生的这个词,变得炙手可热。实际上,早在数年前,物联网在中国已经萌芽。

2004年年底,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俗称“不停车收费”)在广东开通运营。ETC收费系统的实现手段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完成。该技术可捕获高速公路上贴有电子标签之车辆数据,并将其传递到高速公路收费信息网络系统。这就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主营这一业务的公司,比如远望谷,已经在中小板上市。

然而,虽然类似于远望谷这样的中国企业,在早期物联网应用中切得了一块蛋糕,但在最核心的原材料——芯片环节,却落在了外国同行的后面。物联网系统的运行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给产品(包括包装箱)加上可通过射频识别的电子标签;第二,由读写器对标签进行识读;第三,通过软件将信息传递到互联网上;第四,解析;第五,数据存储到服务器。

上述五个步骤,衍生出了三个主要的产业链:信息生成、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信息生成包括二维码、REID制造商,等等;信息处理则将前景极大的手机支付等囊括在内;信息处理主要体现在云计算。

就这三个产业链而言,有两个已经被巨头占领。比如信息生成环节,在给产品贴电子标签时,需要为每一个商品提供一个唯一的号码——EPC码。而EPC码,则需要一个载体来存储,这就是RFID标签微型芯片。目前,此类芯片依然被国外公司牢牢掌控。一些从事此行业的中国企业,不得不向外企采购。而踏足云计算的巨头则更多,首当其冲便是微软。

但今天,在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信息处理领域,出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有一家刚刚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中国企业,在芯片制造上,站在了物联网食物链的顶端。这家公司所拥有的RFID-SIM技术与产品,不仅实现了多种核心技术的突破,更形成了密集的专利布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手机支付的市场有多大?在手机支付发展较早的日本,手机支付用户已经接近5000万户,占全国手机用户数量的近50%。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7.2亿,参考50%的渗透率,以2009年平均每笔交易金额200元为例,中国手机支付业务将达到7000亿元的市场规模。而截至2009年底,根据中国银联的数据,中国使用手机支付的,只有2000多万人,未来将有超过十倍的增长空间。

在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呈现行业垄断态势的今天,即便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也只有那么一两家企业能傲视群雄。物联网最终到底是哪几家公司的奶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终于有了一家中国本土的公司。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