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打击股市内幕交易 只会是蜻蜓点水
摘要《人民日报》最近连发五文,剑指股市内幕交易,这和房地产调控新政出台之前,新华社连续发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决策层要对股市内幕交易动手。...
《人民日报》最近连发五文,剑指股市内幕交易,这和房地产调控新政出台之前,新华社连续发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决策层要对股市内幕交易动手。之前5月18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以下称《规定》),就已经对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的立案追诉标准作出了规定,这让打击股市内幕交易有了更细致的操作办法。此刻《人民日报》的文章,就是让其公示天下,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决策层现在要对股市内幕交易动手是迫不得已。股市内幕交易堪称“毒瘤”,危害性很强。现在,中国股市内幕交易最大的危害之一,就是它已经成为了权力寻租、大规模洗钱的一个工具。这几年,由于房地产、股市成为投资品,使得社会财富的转移速度和规模都加快。在这波巨额财富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大量的股市内幕交易,导致财富更容易、更快速地向那些拥有内幕交易资源的人集中,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1%的人已经拥有了全国41%的财富,这里面股市内幕交易肯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贫富差距必然导致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剧。为了确保社会稳定,打击股市的内幕交易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之一。
首先,凡是能够进行股市内幕交易的都是拥有权力、金钱、信息资源的人,都是一些非富即贵的既得利益集团,要对这些人“动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他们必然会通过各种办法来阻挠对股市内幕交易的打击,甚至不排除通过转移大量财富到境外的方式,来回击对股市内幕交易的打击。
其次,股市内幕交易在中国基本成为公开的潜规则。凡是炒股的,没有内幕交易反而不正常。这种“土壤”培养出了不以为耻,反而为荣的价值观和法不责众的社会心理,最终成为了中国股市交易的一种文化。与打击利益集团相比,打击文化的难度更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当然,打击股市内幕交易的效果也与执法机关的专业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股市交易是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做支撑,而要查办股市内幕交易,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目前这支执法队伍与要求达到的专业水平差距还真不小。
考虑到打击股市内幕交易存在的种种难度,决策层有意识地缩小打击范围。比如,《规定》中规定: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50万元以上的;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30万元以上的;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15万元以上的等,如涉嫌内幕交易、内幕信息泄漏的,应予立案追诉。这样的划分,把众多散户排除在这个范围之外,决策层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办几个大案。
目前看来,既然《规定》已经出来,《人民日报》也连续发出警示了,那么,高层肯定会抓几个典型予以“杀鸡儆猴”。至于谁会被抓,要看从事过股市内幕交易的投资者的运气了。但《人民日报》文章中点到的,在规定出台后的第二天,出现明显巨量异动、怀疑存在明显内幕交易的宏达股份的投资者应该会被调查吧?如果不调查,更加会让人感觉打击股市内幕交易只是一个形式。
总的来说,考虑到打击股市内幕交易的难度巨大,考虑到从短期而言,打击内幕交易必使股市跌得更凶,考虑到为了让农业银行成功IPO,这次的打击力度将会是有限的,不会大规模地打击,打击股市内幕交易只会是蜻蜓点水。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致郭台铭的第二封公开信
下一篇:中国不应放弃劳动密集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