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富士康内迁低调进行 地方政府态度转变是重要原因
摘要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内迁一事昨日终于有了定论。和此前媒体的报道不同,富士康内迁的目的地是河北廊坊。此前,它已经在廊坊投建了几条生产线。据台湾媒体报道,富士康集团发言人童文欣昨天表示,将在年内把主要生产线从深圳迁至廊坊,最终将只有部分产能留在深圳。...
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内迁一事昨日终于有了定论。和此前媒体的报道不同,富士康内迁的目的地是河北廊坊。此前,它已经在廊坊投建了几条生产线。据台湾媒体报道,富士康集团发言人童文欣昨天表示,将在年内把主要生产线从深圳迁至廊坊,最终将只有部分产能留在深圳。
比起当年高调落户深圳,富士康此次迁址显然低调许多。时过境迁,如今深圳市对待富士康态度也有所变化,虽然并不否认富士康的贡献,但对它也有其他声音,这也被认为是富士康急速内迁的一个原因。7年前富士康就提出要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但效果不佳,然而深圳市已经等待不了。
今年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府就表示,深圳面临“土地、能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背景,市政府正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在5月底举行珠三角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官员直言要将低附加值项目向内陆转移,富士康要把低端产业链的规模降到10多万人。这种声音令富士康坐不住了。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认为,深圳对富士康模式已越来越不欢迎。深圳已经不是当年对招商引资激动万分的初级模式,深圳现在税收最为依靠服务业、金融业和物流业,而40万就业人口的富士康对深圳地方财政的贡献很小。
但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密度过高,富士康牵制了政府很多精力和金钱,还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员工收入少,对城市消费的拉动能力有限,但员工管理造成的问题却不少。深圳的人口密度为全国最高,城市已经不堪重负,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因此深圳只能逐步淘汰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显然富士康模式不再适合深圳,只适合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
但另一些经济学者则认为,富士康对深圳市来说,一旦迁离,评价其负面影响不该仅限于税收的减少。首先,厂区周边住房出租率下降,餐饮娱乐、酒店等行业受到冲击。其次,与富士康香港的其他产业链上的企业随时会因为富士康的迁移而跟随迁离,这将对深圳市产生影响。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