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同城快餐啊_本地同城附近200元_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全国各地可约可空降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中集耿峰:将信息化作为事业

2010-10-27 15:11:00作者: 来源:

摘要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的信息化到2010年已经有十年的历程。中集集团,是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的母公司,其主业是集装箱业务。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是集团底下的冷藏基地,下属有三家公司。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实行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的信息化一直被视为中集集团的标杆,作为公司信息化的掌舵人,记者问耿峰是如何做到的,他的回答是,“我一直把信息化当作事业来做!”

十年锻造

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的信息化到2010年已经有十年的历程。中集集团,是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的母公司,其主业是集装箱业务。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是集团底下的冷藏基地,下属有三家公司。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实行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9-2004年,公司在1999年收购了韩国现代,而真正的信息化开始是在2000年,那时候基本完成了工厂的网络技术建设,包括MRPⅡ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对采购、物料和财务上的管理,但缺乏对制造过程的管控;2002年,完成了PDM建设;2003年,部署了HR系统,主要完成了对人力资源基础数据的管理、薪酬管理和个人绩效考核。

第二个阶段是2005-2007年,这一时期主要完成集团内域基础平台的搭建,包括在2006年借由大力推广特箱市场,部署了CRM系统,帮助挖掘潜在客户,管理有效的客户信息,并于该年完成了基地的一卡通系统的建设;2007年完成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的建设;以及2007年底在原来的PDM流程上,做了全程的优化和改进,部署了PLM系统。

第三个阶段是2008-2009年,首先是2008年对运行了8年之久的MRPⅡ系统进行升级,从销售到设计到采购、仓储到制作到财务,正在形成了一个业务的闭环系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ERP;同时,结合ERP系统,将无线条码技术集成到项目中去;2009年集团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大,在信息化过程中只完成了一些小的建设,主要是图文档加密的项目。

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实行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感悟信息化

耿峰于2004年加入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2005年起就开始主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在主持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和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合理利用母公司的信息化资源?如何处理多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培养内部团队成员,都曾困扰着耿峰,却又被他迎刃而解!

好人缘

“在中集,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沟通力,那么你的做的项目就能得到有力的配合。”好人缘,是耿峰的“杀手锏”。

ERP升级是一个难度相当大、过程复杂、牵涉部门最多的项目。这个项目集团总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各个业务部门非常的配合。“他们白天在做我的活,因为有很多基础数据,包括编码的梳理和供应商的梳理需要多个部门一起来做,晚上他们再做自己部门的活,每天都晚上12点多才回去。”而最值得耿峰骄傲的事情是,所有的流程变更,都没有上升到部门长,而都是由部门业务骨干来做,等项目组定了以后,就直接拿回去给部门长签字,业务部门对IT部门有充分的信任,因为他们都能看到信息化给部门业绩所带来的提升。

统筹安排人力资源

在中集经常出现多个项目并行的情况。有时候,自己公司的几个项目在手,同时集团也会有项目做。而中集又奉行的是精兵简政,即4个人通常要做5-7人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耿峰会把所有项目进行评估,哪些项目会用到哪些人,由哪些部门去配合,通过统筹的方式,去合理调配。“其中,最关键的资源是人。不管是业务人员,还是IT人员都需要统筹分析,然后在制定项目进程表时,错开相关的业务部门撞车的时间段,从而进行很好地调控。” 耿峰谈到。

最大程度放权

谈到激励团队的方法,耿峰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权。“我招的这些人,都是跟我差不多的,属于都是把工作当事业做的人。”说起手下的得力干将,耿峰非常自豪。“我会把一个项目交给下面人去做,并让其有充分的自主权。所以,我根本不需要去激励他,他自己就会很主动的去扩展他的知识面和业务范围。比如说把PLM项目给他,因为PLM跟ERP是有接口的,那么他就会主动的去扩展PLM跟ERP之间的交互,当然,还是会有一些相关的物质上的奖励,或者对个人的一些奖励。”他们都叫耿峰为“大哥”,而耿峰也认为,团队的凝聚力在于大家关系融洽,就像一家人。平常他总在讲的一句话就是:“我把权放给你们以后,你可以自己去挖掘和探索,等你做出来成绩来,不管是向公司管理部门还是向集团,我都会敲锣打鼓的去为你卖,可是出了责任你也不用担心,责任由我来承担,因为我在你前面。” 耿峰认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要敢于重用新人、敢于给新人“压担子”,往往一个项目结束会有很多人脱颖而出,使IT团队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

新技术的试验田

耿峰是一个对新技术比较热衷的CIO,但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他都会去尝试。一旦出来新技术,耿峰首先会分析这个技术应用的可能性,跟业务的契合度,或对管理的提升度。比如2007年做虚拟化,当时团队里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但是经过详细的调研分析,大量的案例分析论证以及资料搜集后,耿峰认为,这样做首先可以减少IT建设成本,可能以后8年甚至10年都不用买服务器了;同时从管理成本以及能耗上都能有大幅度的降低,因此虽然当时服务器虚拟化在整个青岛都没什么人敢做,而且团队内部又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耿峰还是一个人抗下来了,在2007年“潮”了一把。“果不其然,我们做完虚拟化以后,集团也在跟,做自己的私有云,而私有云的基础理论就是虚拟化。之后也经常有人来我们这参观,不只是集团内的,还有一些山东的企业,他们参观过后,都觉得还不错,回去就上了虚拟化。”而现在,耿峰又把注意力放在了物联网上。中集正在和青岛理工大学一起探讨物联网技术,力图在物联网技术与温控技术和报警机制之间寻求一个应用的契合点。

后记

作为一名CIO,耿峰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三点素质:把信息化当成事业来追求;用战略的眼光时刻关注IT的走向;拥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耿峰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耿峰的带领下,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正向着下一个十年挺进!

CIO成长之路
 
2003年参与实施天津市网吧实名上网管理系统,并负责服务器、数据库运维工作以及公司IT技术培训工作。
 
2005年主持中集集团网络安全体系搭建,青岛冷箱的实施工作。
 
2006年主持实施CRM系统;一卡通系统的二次实施工作。
 
2007年主持实施PLM系统,搭建公司虚拟化技术应用平台(该项目在中集集团管理创新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2008年主持实施以“建立钢材为主线的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和实现管理精细化”为目标的ERP升级工作,以及其子项目“基于无线网络和条码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施。
 
2009年主持实施“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ERP系统;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HRMS系统升级;基于图文档安全的加密项目。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