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中国云应用会像本拉登一样被击毙吗?
摘要首先,众所周知,国外的云计算技术相比中国要发达很多,因此大部分口碑好的云供应商都来自国外,像Amazon和Google(虽然前几日这两个厂商因为服务器故障而造成名誉损失),微软与IBM,Reckspaces和CSC等。而国内的厂商相对数量、技术与服务经验积累都要远远低于国外厂商,这...
云供应商匮乏 成功案例稀少
首先,众所周知,国外的云计算技术相比中国要发达很多,因此大部分口碑好的云供应商都来自国外,像Amazon和Google(虽然前几日这两个厂商因为服务器故障而造成名誉损失),微软与IBM,Reckspaces和CSC等。而国内的厂商相对数量、技术与服务经验积累都要远远低于国外厂商,这本身就是一大弱势。
其次,国内的一些云供应商虽然纷纷针对不同类型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出了相应的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但是成功案例确实比较稀少。据相关网站报道,中国大部分的云计算应用都呈现在政府行业中,有一部分针对制造业与零售业的云计算案例也是星星点点,着实不能够给占中国大多数的中小型成长企业做出参考,从而也影响了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推进。
企业云计算消费顾虑太多
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设施的部署等都是由CIO来完成的。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大多数CIO认为部署云计算仍然需要3年左右观察期,在进行云计算部署之前要考虑的东西往往很多,主要障碍集中在成本估计方面:可以为企业减少的投资与得到的回报比率;安全方面:针对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的安全隐私顾虑(国外的一些厂商这点也无从下手);现有IT数据中心的迁移问题:是否能将企业的所有数据顺利迁移到云平台上;相关行业的相关应用成功案例借鉴等等。由于顾虑过多,也导致云计算的应用推迟缓慢。
因此,对于云应用在中国如何才能避免枪毙,需要云供应商与企业共同努力。企业这方面需要更多的信息化知识普及,努力的去探索尝试。而云供应商也应该从多角度考虑客户的需求,不要一味的只推崇价格低廉,部署方便,要知道,更多的企业重视的是如何在云环境中保证企业内部数据安全。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应用移动数据库 无所不在的虚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