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审计署周德铭:顶层设计与金审工程
摘要2011第四届中国信息主管年会与2011年12月22日在北京瑞海国际商务酒店隆重召开。...
2011第四届中国信息主管年会与2011年12月22日在北京瑞海国际商务酒店隆重召开。以下是审计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周德铭发表的主题为《顶层设计与金审工程》的演讲。
周德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向大家报告的是顶层设计与金审工程。
第一,政务的职能。今天我在这里侧重强调两个方面的职能,第一个是审计的职能。法律规定国家审计应该依法独立的对政府预算执行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这样一个法律规定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关于审计课题的经济领域,包括政府的预算执行,税收征管,海关征管,金融、投资、企业、社保、资源环保等等各个方面的经济领域。第二个是关于审计课题对象的范围,这样一个经济领域涉及到国家的行政机关,各类的事业单位,还有国有金融机构,包括我们银行、证券、保险,国家的重大投资项目等等。我们这样客体的对象涉及到全国各行各业的单位、法人单位,涉及到188万个。
主管职能。法律规定国家成立审计署,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成立审计机关,审计署在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审计工作。这也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审计主体的机构范围。刚才讲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就要成立审计机关,这样我们的审计主体就涉及到30多个省,300多个地市,3000多个区县的审计机关,全国政府审计机关人员8万人,当然我们还是一个比较小的行业,像公安部涉及到180多万人,这个规模比较大了。
关于审计主体的业务范围,审计署每年要汇总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政府预算执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和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情况。每年都要向国务院报告审计结果,向全国人大报告审计工作。根据这样一个职能我们审计的信息化又叫金审工程。在去年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又提出来电子审计体系,根据这样一个职能我们的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怎么样来考虑呢?在2000年启动的金审工程的时候,我们确定的顶层设计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又确定了三大原则,顶层设计更多的还是要建立框架,确定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审计业务信息化要高度整合,也就是说在信息化环境下,要实现对政府预算、税收征管、金融投资企业社保等各类专业审计的业务信息化,管理数字化,信息标准化和作业一体化。
第二个是对重要的经济行业,比如说政府的预算,国家的税收,国家的金融机构,国家重大的投资项目,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国有企业等等。以及关系民生的社会保障,这样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要求审计关口前移,尽量使得这些行业不出大问题或者说少出小问题。
所以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要对这些重要行业实施预算跟踪加联网核查这样一个审计的方式,来逐步实现审计工作从事后向事中,从静态向动态,从现场向远程这样三个转变的方式。
第三个是要实现全国审计信息化的协同发展。因为法律规定审计署要主管全国审计工作,信息化环境下就应当更好的实施全国审计信息化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研发,整体的系统要向全国推广,做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来全面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的监督能力。
根据这样政务职能和顶层设计所确定的三大原则,我们提出来建设策略,第一个方面是如何使得审计业务高度整合,究竟采取哪些策略。各类专业审计的作业要实现一体化,大家想一想政府预算的审计,银行的审计,投资的审计,企业的审计,社保的审计差异性非常大,这样具有差异性的对各个领域的审计,我们如何从信息技术的视角去进行研究它的特征,从而实现能不能利用一套信息系统来实现不同特殊情况的各经济领域的审计。我们研究它的特征三个特征,第一,数据。第二方法。第三应用。就像厨师做各种各样的菜品,他需要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工具,一个方法,加上相应的原材料。在基于这样一个思考我们整合了现场审计的软件。
从具体实现来讲,实际上是这样的,在我们传统条件下审计拿纸制文件做判断。在信息化情况下纸制帐本变成数据,脑子里面的经验想法变成了计算机可以执行的审计方法,因此我们各类专业审计都可以按照这样一个原理,把所有的反映不同经济业务的数据统统视为是电子数据,上面的架构满足不同经济领域的审计的方法再进行关联,这样就可以基本实现。
第二个策略,如何使得业务和管理要协同起来。因为审计的业务你没有管理支撑,没有决策的支撑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研究了一下业务和管理的协同的特征,实际上就是计划管理,每年要计划管理。然后这一些计划要进行实施,实施的过程当中要进行信息沟通,沟通的信息要进行决策和指导,最后我们把结果向国务院人大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这样一个策略之后我们又发展成为国家审计的交换中心,真正的原理也就是这样。
重要行业联网跟踪审计策略。我们知道在重要行业里面最最重要的,在审计界经常讲的一句话,叫做财政审计是审计的永恒课题,政府的预算执行是我们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命脉,所以我们联网跟踪主要对象首先是政府预算执行,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属于预算单位支付这一笔纳税人的钱,通过政府采购得到企业的服务,金融机构代理最后实现银行和国库的清算,因此从财政的收入到财政的支出实现了一个完整的流程。对这样一个流程涉及到我们财政审计,税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支出审计,金融审计还有企业审计。几乎涵概了主要的审计领域。2003年研究了联网审计的关键技术,利用这一套系统后来逐步实现了数据集中,发展成为现在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上采集、转换、预警、分析、决策和公告。
全国审计信息化协同发展的策略。按照全国审计信息化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研发,我们采取了协同发展的策略主要是,统一研发的三大应用系统,免费向全国政府审计机关推广,建立国家和省两级数据中心,两级交换中心,两级运维服务体系。
尊重人才、尊重创新、重在应用、重在实效。我们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审计信息化的第一个任务要想信息化先要培养人,从2000年开始审计署组织了全国审计系统的计算机的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和特定方向的培训。每份合格证书都有当年的审计长李金华和现任审计长刘家义亲笔签名,这个小小的举动实际上激励了很多人的积极性。现在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已经形成了把计算机审计的职业资格和实际的业绩同人员使用,干部晋级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重视计算机审计,重视信息化的干部制度。
尊重创新,2003年浙江丽水创新了审计管理系统1托N模式,成功探索了我们国家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模式,审计署用这样一个模式向全国推广。2007年湖北创新了全省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审计署马上总结经验,转发全国,并且在审计署本级也推进了全国性统一组织项目的管理模式。2008年浙江创新了审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模式,审计署向全国进行推广,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中央和省两级的服务体系。
重在应用。从2004年以来,我们把人脑袋里面的经验想法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方法,这个方法从2004年以来,审计署一直到现在每年向全国征集评选,通过审计署评选入库的方法每年在发放到全国,这样实现一个良性滚动的发展,现在已经建立了计算机审计的初步的实施库。
方法一定要应用,应用之后会有实力,也叫做案例。从2005年以来审计署每年连续组织征集全国的计算机审计应用实例,评选结果也是发布全国。通过审计署评选的每一个审计方法和应用实例,审计署都要颁发国徽章的证书,大家可能在北京体会不深,如果说我们一个县,一个在山沟沟里面的县的审计人员,他能够拿到一个应用国徽章有的证书,有李金华审计长,刘家义审计长亲笔签名的证书,足以激励他一辈子的奋斗。
重在实效。今年我们结合金审二期工程的验收,审计署总结了具有显著应用实效的八个应用示范项目,现在八个示范项目我们是每个都走到实地,组织专家,组织我们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到实地进行考察、评审,现在八个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其中包括审计署组织全国统一项目的管理,审计署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云南地税,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连网审计,黑龙江社保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联网审计,青岛财政地税社保多行业统一平台的联网审计,湖北交换中心的创新应用,浙江数据中心的创新应用,江西审计管理系统的国产化。
应用成效。现在我们建设的现场审计系统可以用于十多类专业审计,目前已经向全国发放了十万套,在媒体所称的审计风暴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8年我们这一套审计软件随着审计署承担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主席之后,这一套软件也进入到联合国的审计,应澳门审计署要求,这一套系统又进入澳门审计。我们目前已经建立了3000多个审计方法的知识库,6000多个应用实例的经用库,建设联网审计目前已经应用于各类行业,在中央和各个地方都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当然这项工作还要继续推进。
比如浙江、宁波、鄞州是一个区县级的审计机关,他们按照政府的要求利用联网审计系统对全区500多个三百多亿元在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每年向政府提交的审计的效益非常明显,所以区委区政府给予他们大力的支持。
刚才所说业务和管理的协同,我们建立了审计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中央和省全部,80%的地市,60%的区县进行了部署,提高了审计管理的质量。
建设的什么交换中心和国家审计的数据中心,在今年审计署组织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当中发挥了显著的成效,这一次审计是国务院为了摸清我们国家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从而避免我国财政风险。这一次审计涉及到全国30多个省,300多个地市,3000多个区县,8万多个和相关的项目单位,30多万个项目,因此这一次审计全国动用了1000多审计人员,组织了3000多个审计组,审计和组建了审计长挂帅的审计办公室。这一次审计,审计署采用了信息技术支持的全国审计统一组织指挥调度系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十万七千亿的家底。
我用一个图简单的跟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们所用的系统就涉及到金审一、二期研发的五类应用系统,三千多个审计组和汇总组通过现场审计软件把信息交换到数据交换中心,需要处理的数据进入数据中心,经过汇总分析向国务院报告,向人大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
今年6月刘家义审计长向全国人大报告这个情况之后,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讲组织全国四万一千多审计人员,检查八万多个单位,没有信息化怎么去调动指挥保证审计质量,这一次审计结果得到广泛认可,主要应该是审计质量有保障,靠得住,计算机立了功。目前金审二期工程组织验收,我们一边在总结经验,一边也在查找差距,也要学习兄弟部门的经验,来更好的提升信息化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从2000年至今,十多年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我们主管部门,我们今天在座的参会的各类的IT企业为审计信息化提供了很多的指导,支持、帮助和合作,在这里我也代表审计署,代表审计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和计算机中心向各位,向我们的主管部门,向我们各类的IT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