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北京医疗信息化:政府主导 合力建设
2009-07-20 16:22:00作者:孟丽君来源:
摘要为建立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2007年成立信息化推进部,规范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行为、推动网络与资源互联互通、促进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化建设交流与经验推广。...
为建立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2007年成立信息化推进部,规范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行为、推动网络与资源互联互通、促进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化建设交流与经验推广。
谈起医院信息化建设,信息中心的王晖副主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医院投资渠道不一样,管理模式不一样,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一样,不可以一刀切搞某种系统信息化推广,而是要建立一种规范加以引导。”
提供行业指导
由于具体到不同医院的信息化推广,政府很难找到投资点,医院有部属的、市属的、区属的、企业的、部队的……体制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同。所以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推进医院信息化不是简单统一信息系统,不搞一刀切,而是主要从公众服务的角度来整体提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信息中心最近计划和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联合推出一个医疗信息化提升计划,包括5项提升工程、16项措施,计划对医院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不同级别医院基础设施应达到什么标准、管理应达到什么水平、在网上能给老百姓提供什么便民服务等。通过对医院提出要求、指导性建议来达到多方努力共同提升的目标。
采访中,王晖副主任一直强调:“我们不是单纯的行业管理,我们叫‘寓管理于服务’,通过行业指导,每一年让各医院都有一个新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并且为之努力。”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王晖副主任(左二)和其他几位部门负责人
接受了中国信息主管网记者专访
填平补齐
北京地区一级医院全变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职能明确,收支两条线,从今年起,全部的信息化软件的都是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统一开发和部署实施,所以信息中心重点关注的是北京二级以上医院医院信息化建设。
现在北京地区医院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好的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差点的只能达到收费划价、满足于医保结算的水平。信息中心目前对于北京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的宗旨是“填平补齐”,即定一个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平均水平线,信息化建设得好的医院可以在这个水平线的基础上做深入应用,信息化差一点的医院也会有个努力目标,建立平均水平线的目的就是要督促医院按信息中心的要求填平补齐。信息中心会不断修正规范,调整水平线,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如果缺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就会造成两级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难以提升整体水平。
促进业内交流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每年举行两次大的业内交流活动:一个是每年年初的北京市卫生信息化大会,市卫生局主管信息化的副局长、卫生局机关的各处领导、十八区县卫生局主管局长、三级以上医院院主管领导、信息中心主任等都会参加,总结上一年的成绩,明确新一年的发展方向和分享经验;一个是全行业网站评比,去年有100家医院参与进来,评比的标准是,医院网站设计是否能体现医院特色、老百姓是否对网站服务满意等。2005年以来每年信息中心组织评选一次。
另外,信息中心计划还出台一套医院网站建设标准,以便更有效的帮助医院提升网站服务水平。相比而言,医院的信息化软件推进可以不同程度上优化就诊流程,如开展绩效管理、财务管理等,但是网站则是真正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是随时随地能为老百姓提供网上服务的。根据不同医院的发展程度,信息中心规定的网站建设指标每年都会有不同侧重,比如07年以推广医院信息公开为主、线上交流为辅,以后会逐步细化到具体网站服务项目,如网上预约、专家门诊查询,突出网站服务性和在线交流性。每年网站评测后都会信息中心召开总结大会,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医院提供详细建议,医院也都会提供独立报告,分析总结自己的不足。
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化系统将来可以在一个区域平台上对接,这个平台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双向转诊等医疗服务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北京市正在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正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雏形,从以前各自分割的条条管理,过渡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基础上的,以人的健康档案为核心,开展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出生、计划免疫、体检、医疗、老年社区康复、慢性病管理、健康干预……通过对人的一生的健康服务把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化衔接在一起。王晖副主任说:“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是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
人才是软肋
现在北京地区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都有信息中心,但是医院信息中心的人员配置远远不够,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现在也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的信息中心究竟要配备多少专业人员才能满足工作需要?
近年来随着医院对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大,医院信息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单面向财务、管理,也走向临床了,这就要求医院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要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一旦系统瘫痪则人命关天。医院急需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医院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实中这种人才是稀缺的,他们往往只擅长其中一个领域。另一方面,由于医院信息中心工作量大、收入不高,即便是有了这方面人才也很难留住。
可喜的是,今年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开展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人才培养及科研教学工作。开展正规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教育,通过双方合作必将有力促进首都卫生信息化面向管理、面向百姓、面向未来的科研、服务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首都卫生事业信息化水平。
链接: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经市编办批准组建于2005年5月,其前身为北京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和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是北京市卫生局所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信息中心主要职责是:负责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落实北京地区卫生信息资源整合的具体工作;负责有关公共卫生信息数据统计及分析,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等相关研究工作;承担公共卫生网络平台、中心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组织建设及运用维护;负责北京市卫生局机关电子政务、网络运行的技术保障;指导区县及各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目前,中心组织开展的项目有“北京市卫生局综合指挥调度信息平台”、“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北京市卫生监督执法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北京市疾病监测预警(实名就诊卡系统)”、“卫生信息综合采集平台”、“北京市卫生电子政务平台”、“社区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信息系统”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形成了“北京市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GIS图层分类标准”和“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指标代码体系与数据结构”等工作成果。
(责编Melinda)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向战略层转化 IT部门升级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