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计算存储 >
突破传统数据中心困局 浪潮打造绿色微??槭葜行?/h1>
摘要 近年来,??榛晌飞杓频男滤悸?,??榛只⒛?榛缒浴⒛?榛衿?。这些相对于传统产品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在个性定制、 ...

四大难题成传统数据中心弊端
早期的数据中心建设都是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每个应用都需要一套由网络、计算、存储组成的底层架构,因此传统数据中心是“固态的”,缺乏灵活性和扩展性,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应用的增加,传统数据中的弊端逐渐显现。
巨大的电力损耗
数据中心的运行需要大量的电力,但是由于早期建设的时候没有很好地考虑用电问题,很多数据中心的PUE,也就是消耗的能源与IT负载使用的能源比都比较高,国内传统数据中心的PUE都在2-3左右,这意味着数据中心所使用的能源约有一半消耗在 IT 负载上,另一半消耗在包括电源设备、冷却设备和照明设施在内的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上。以200 千瓦的数据中心为例:每年的电力消耗约350万元,而其中175万竟全部浪费在核心负载之外,这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灵活扩展难
传统的数据中心在署制时基本是“一项目一部署”和“一机一应用”,部署缓慢,密度低。而且服务器与供电、制冷等辅助??檠细癜蠖?,使得扩展很难,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到后期,随着业务的发展、应用的增加,使得数据中心系统需要更多的管理软件,系统也愈发冗余,配电、制冷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这时不得不对整体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进行扩展。
碳排放量激增
每年IT设备要向大气层排放大约3500万吨的废气,相当于整个航空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无法逃避的社会责任让企业管理人员不得不对数据中心进行改进,包括整体建筑、机房、空调、UPS、服务器等IT设备、应用系统和数据管理效率等全方位优化。
??榛脑焓葜行?/strong>
微??槭葜行模直唤凶瞿?榛葜行模前凑招幸当曜级允葜行某〉亟心?榛?,即把整个数据中心分为若干个独立区域,每个区域的规模、功率负载、配置等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真正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制冷、供电及管理系统都应实现区域化、模块化,互不干扰,可以独立运行,无共用部分,??榛葜行拇戳艘幌盗械挠攀啤?/p>
系统节能 电源转换率高达95.4%
由于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和??榛芄梗顺蔽⒛?槭葜行目梢愿菰て谔崆暗髡葜行牡呐渲帽苊庾试蠢朔?,加之采用了高压直流系统、近热源水平送风、顶置空调等创新技术,让能效比显著提升。UPS是数据中心的标配核心部件,UPS的效率直接关系着数据中心的用电损耗,浪潮微模块数据中心的中高压直流系统在50%负载下的转换效率高达95.4%,远远高于传统UPS,极大节省电能。
优化制冷效率提升12%
传统数据中采用的集中式精密空调并没有很好的把冷风送到每个角落,造成了局部的热点,另外,由于冷热风道没有隔离,造成冷热风的串扰,使得集中式精密空调把风量加大,出风口温度低于正常温度,会造成部分的浪费。这一点在浪潮为??槭葜行闹幸驳靡愿慕?,改变原有的统一送风策略,采用顶置空调或列间空调,在近热源直接送风,这样气流通路较短,而且制冷更为精准,解决了局部热点的问题。将列间的冷通道封闭隔离,冷热气流互不干扰,避免的气流串扰而导致的热岛效应,避免了风量和冷量损耗。相比传统机房,微??槭葜行闹评湫侍嵘?2%以上
弹性扩展,兼容整机柜
针对传统数据中心扩展难的问题,浪潮微??槭葜行牟捎玫谋曜蓟⒛?榛募芄梗芄桓菔导市枨蠖宰榧辛榛钆渲?,有效地避免过度投资。并且设计完全兼容浪潮Smart Rack整机柜服务器,预设的空机柜位置,可以将Smart Rack置入,进行间的配置即可完美运行。
(浪潮微模块数据中心OCC方案支撑架)
成功落地 15天部署国内最大微??槭葜行?/p>
(部署在杭州电信为网易公司提供服务的浪潮微模块数据中心)
2013年,浪潮微??槭葜行穆浠Ш贾莸缧?,这是国内首个微模块数据中心落地部署应用。此中心在产品方面实现了诸多创新。例如,采用强度更高、重量更轻、组装更快捷的铝合金型材作为??槔淙韧ǖ揽蚣埽呕淙韧ǖ啦季植⑻嵘⑷刃?使用密封性更好的柔性一体化软帘作为冷热通道封闭组,降低成本、简化组装过程;直接采用标准机柜作为模块的承力单元,降低成本、占地面积和实施难度;使用水冷列间空调提高制冷效率。落地在杭州电信的微??槭葜行模U狭艘贫图矣猛缥榷ǜ咝?。
2014年,浪潮微??槭葜行挠致涞毓谀持阉饕婀?,这也是微??槭葜行脑诠诨チ没У氖状尾渴鹗凳?。这个中心的方案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定制化设计,利用了两个模块化的机架和消防翻落窗组成热通道,机架位组件可支持三个不同高度的天蝎Rack和标准机柜,整个系统可以无缝兼容整机柜服务器;采用高压直流系统、锂电池柜、母线配电、顶置空调等创新技术;从设备进场到加电验收仅用时15天,远远领先国内外厂商。
用微??榈姆绞浇ㄉ枋葜行模帕6雀「榛?,而且不再受到集装箱内狭小空间的限制,运维和搬迁等更为灵活和方便。通过整个机房的整个冷池作为缓冲,且考虑到了制冷???、外部冷机等的冗余,可靠性更高,运营体验也更好?;箍梢愿莶煌璞咐嘈秃蜕璞傅牟欢仙陡碌龋榛钆渲弥评淠?槔纯焖俾阋滴癫欢媳浠男枰N⒛?槭葜行牡难芯?,国内外厂商几乎同时起步,在理念和实践上不分伯仲,而一些已经落地的微??槭葜行?,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内企业在此领域的真正实力,为中国数据中心向更节能环保、部署效率更高方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和参考价值。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