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医疗 >
西宁推进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 让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活”起来
摘要如今,西宁市已经为95.62万名农村居民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已达到91.01%。今后,随着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不断提高,如何让这些“死档案”“活”起来呢?就此,记者采访了西宁市卫生局负责人。 ...
如今,西宁市已经为95.62万名农村居民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已达到91.01%。今后,随着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不断提高,如何让这些“死档案”“活”起来呢?就此,记者采访了西宁市卫生局负责人。
据了解,2011年,西宁市已经依托省级建设项目资金,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发了相关软件,并为全市68所乡镇卫生院(所)和936个村卫生室配备了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初步建立乡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
5月21日,记者从沈家寨卫生院的信息化系统中看到,这套信息系统在设计时,非常注重管理的有效性。如在慢性病干预动态化管理中,用红、粉红等颜色标注当天、三日内需要随访的慢性病患者,过期没有随访患者使用绿色标注等方式,这对日后开展合理用药、规范诊疗和医疗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监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日前,全市范围内已全面启动并使用了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并于3月底在城中区沈家寨卫生院及其所属的9个行政村卫生室开展了两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使用试点工作,让农村卫生工作服务模式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也使农村卫生的基本医疗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以有效衔接,真正使农村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由过去的“死档案”变为对农村居民进行健康日常动态管理的“活档案”。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4月底,又在全市各县(区)逐步推广运行。预计到年底,覆盖率可以达到95%以上。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